廣告

雲端社區財務管理系統

協助社區管委會製作財務報表
作帳快又好
免費使用無負擔
http://www.longrock.com.tw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基因檢測立大功!末期大腸癌治療現曙光

圖/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王輝明理事長講解KRAS基因檢測

(WtangNews)一名53歲婦女由於長達半年反覆腹瀉與腸胃不適。半年前至醫院檢查,經診斷發現為乙狀結腸癌末期並出現肝轉移現象,在經由手術切除病灶後,經由KRAS基因檢測,化驗腸癌組織呈現正常型反應,因此近半年皆採用化學治療合併標靶藥物Cetuximab治療,癌指數由原本接近1500下降至108,肝腫瘤縮小近50%,至今病患指數皆呈現穩定狀態。

根據今年6/1美國臨床腫瘤年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發表文獻,第一線使用Cetuximab的病患存活期為28.7月,而第一線使用Bevacizumab的病患存活期為25個月。在延緩腫瘤惡化時間方面則沒有太大差異,也就是所謂的疾病無惡化時間(PFS)兩組皆為10個月。目前兩個標靶藥都是核准使用在轉移性大腸癌,並合併第一線化學治療使用,這個研究成果可能影響臨床處方,未來將有更多KRAS基因沒有突變的病患使用Cetuximab。慕尼黑大學臨床腫瘤教授Volker Heinemann,同時也是此臨床試驗主持人提到,這個臨床試驗結果建議Cetuximab應為這類病患優先選擇的治療方式。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王輝明理事長說明:「此項研究代表大腸癌末期的患者,在治療上將有更好的治療依據與品質,特別是現階段台灣在KRAS基因檢測已經免費給轉移性大腸癌的病患來使用,不僅降低病患所需負擔的醫療成本,也能讓醫師能早期選擇適宜性的療法,積極地進行治療,提升治療效果。而Cetuximab也於去年納入健保給付做為轉移性大腸癌第一線用藥,預計每年可有2500位病患能提早接受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治療,享受健保的照顧。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與化學治療合併於第一線治療,不但可以有效縮小腫瘤體積,並將存活期延長至28.7個月,配合適當的手術治療更可顯著增加整體存活期至 46.7 個月,此外還能為病患省下至少100萬的醫療費用,大幅減輕病患的經濟負擔。」選擇適合的個人化治療方式,對病人或家屬皆有極大的生、心理幫助。

台灣約有1/4的病患,首次診斷確診就屬於已為大腸癌第4期,腫瘤已轉移至其他器官,最常見為轉移至肝臟與肺臟,無法單以手術根除性治療,因此需配合外科、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等多科團隊診療,輔以化療與標靶藥物,妥善使用可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和有效提升存活期。化學及標靶治療有時是在術前實施,先使腫瘤縮小後再手術,有些則是術後進行,視醫師判斷和病患狀況而定。

目前針對轉移性大腸癌第1線標靶治療,健保局已通過給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Cetuximab及血管生長因子單株抗體Bevacizumab兩種標靶藥物。Cetuximab直接作用在腫瘤細胞上,有生物標記KRAS 基因可預測是否有效,副作用是皮膚及輸注反應,可經由預防性藥物達到有效控制;而Bevacizumab則是經由改變血管特性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環境,副作用是胃腸穿孔、傷口癒合的併發症及出血,現階段無法事先預防,因此,病患若治療後需進行手術,需小心時間點的選擇。

王理事長也呼籲病患,面對疾病時千萬不要慌張,與醫師做良好的互動與詢問,在現階段各項基因檢測的方式日趨成熟下,大腸癌的病患慢慢轉型成個人化治療的方向,依循不同檢測,能為病友有更趨成熟的治療方式。更重要的是需要病友們遵循醫囑、積極治療、正面心態、家人支持四大面向的來面對腸癌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