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灣癌症基金會主辦、國民健康署擔任指導「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 |
「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2013總追捕率近6成
年輕人別輕忽--30-39歲及40-49歲成功追捕率分別佔51%及64%
賴基銘主任,分析了本次活動個案資料表示,在4,511位民眾報名參與,其中有701位民眾接受了大腸鏡檢查,有403位民眾成功地追捕到瘜肉,發現率高達57%外,其中更有13人屬於早期大腸癌(含原位癌3位),而第一期大腸癌存活率高達90%,顯示早期篩檢的重要性。
在成功追捕到瘜肉的個案中,除了未分類瘜肉與增生性瘜肉之外,有高達4成人數罹患容易癌化的腺瘤性瘜肉。賴基銘主任表示,這次的大腸鏡檢查有近6成民眾找到瘜肉並切除,避免日後大腸癌的發生。腺瘤性瘜肉分低、中、高惡性度三種,均有可能演變為癌症,而高惡性度腺瘤瘜肉就會被歸為癌前病變。
另外在這一次的分析報告中也看到瘜肉增生在年輕族群被追捕到的比例亦不低,賴基銘主任進一部分析表示,從數據中看到30-39歲的族群被追捕到的比例達51%、40-49歲成功被追捕到的比例也高達64%,不得不承認容易被忽略的年輕族群,孳生瘜肉的比例逐漸趨高。
全民練5功 拒絕瘜肉及大腸癌
賴基銘主任提出,大腸癌從異常病變癌化為癌症組織,通常需要10~15年的時間,根據歐美的經驗,若能每1至2年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約可以降低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另外,透過這一次活動的數據分析,30-39歲被追捕到瘜肉的族群中,僅9%有家族史,顯示大腸瘜肉及大腸癌的發生與後天西化的飲食及生活型態都息息相關。
因此,賴主任強調,有家族史不再是提早篩檢的唯一指標,應該將危險因子擴大至生活型態,包括過多紅肉攝取、高熱量、高動物脂肪食物、低纖維、蔬果飲食少,以及久坐少動型,建議此一族群也都應該提早開始自主健康管理,將篩檢年齡提前,以避免讓瘜肉癌化的悲劇發生。
賴主任也特別提出預防大腸癌的不二法門,即是做到『全民練5功』,也就是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害及定期篩檢,唯有透過健康生活型態的調整才能夠遠離腸癌。
而國民健康署賈淑麗科長藉此呼籲國人,應善用目前政府所推動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過去政府提供50~69歲民眾免費篩檢,至2013年6月1日起,擴大免費篩檢範圍為50~74歲國人,希望此年齡族群的民眾能多加參與,小小篩檢動作將能大大遠離腸癌的威脅,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成功追捕瘜肉 年輕個案現身說法
洪小姐 32歲 危險因子:小時候常吃烤肉、學生外食族
醫師曾訝異…年輕、無家族史、作息正常…還是發現腺瘤性瘜肉 ,32歲已婚的洪小姐仍然在學中,無任何瘜肉或大腸癌家族史,但是記憶中小時候常常家族烤肉(兩週一次),洪小姐也回想猜測是不是自己小時候頻繁的燒烤飲食而造成瘜肉增生。尤其目前為在職學生幾乎在外用餐,導致每天蔬果攝取量不足,且長時間課業壓力導致便秘、肚子長期悶痛,最後連續兩星期的血便及擠壓肚子時會產生劇痛,才去醫院檢查,發現一公分左右大小的瘜肉及隱藏在橫結腸裡的小瘜肉,兩顆瘜肉皆成功追捕。現在飲食習慣已改變,堅持天天蔬果彩虹579的原則,且保持固定運動習慣,並決定每年都要定期篩檢,以降低瘜肉癌化之風險。
吳小姐 33歲 危險因子等級:家族史、多肉少蔬果、熬夜不睡覺,長期不正常排便習慣導致肛裂血便,醫生檢查抓到瘜肉,
早餐店、便當店、同事聚餐三餐外食且少運動的上班族吳小姐,因為年輕沒 注意健康飲食且特別喜愛吃肉,長時間排便時間不固定而導致便秘,在去年10月因為肛裂血便趕緊就醫,醫生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轉換處有1個0.8公分的腺性瘜肉,並進行切除。由於母親一直有瘜肉復發的病史,且今年年初也進行切除,醫生建議兩人以後每2年都需要一起大腸鏡檢查追蹤。
吳小姐回想起生活習慣,常常熬夜,飲食好吃紅肉,蔬菜水果攝取量也警覺嚴重不足,且長時間排便時間不固定,就算有排便也常常會是水便或是硬便,呈現兩極化反應。切除瘜肉後,吳小姐開始注意自己健康,規律運動、飲食多蔬果,並每天補充乳酸菌幫助排便,督促自己定時上廁所,以養成正常排便習慣。
2014 「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持續展開
台灣癌症基金會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14年持續推動「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台灣癌症基金會為鼓勵民眾早鳥作篩檢,祭出早鳥加碼抽,只要於5月29日『腸胃健康日』前,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或是大腸鏡檢查 ,就有機會抽中家庭號優酪乳7日份,將抽出200名,分享20萬總價值的獎品。而今年度至12月31日止,只要民眾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以及切除瘜肉者,比照往年都可以參加「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三重抽獎活動,共八十萬獎金及獎品等你拿,詳情可上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查詢(www.canceraway.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