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雲端社區財務管理系統

協助社區管委會製作財務報表
作帳快又好
免費使用無負擔
http://www.longrock.com.tw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身心健康系列講座 5月25日 與您分享細菌的利與害

(WannNews)由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與財團法人思源教育學術促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身心健康系列講座,將於5月25日(日)下午2時30分在該館演講廳舉行,講題是「細菌與人」,將邀請志英植物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介甫先生主講。

細菌是無所不在的,人類認識的細菌,只佔細菌種類的百分之一,在已知細菌中,只有百分之一對人有害。細菌和其他生物共生,如牛、羊等吃草動物,細菌在腸道中協助纖維素的分解、吸收。胃腸道、口腔、皮膚、呼吸道及生殖腔分佈多種和人共生的細菌,會隨人類的歷史而改變,人和細菌共生系統越早建立,則互利的情況越好,當這種共生關係發生變化,而想服用所謂的益生菌去改變已建立的腸道菌落生態,則非常不易,除非證明這些服用的益生菌,確能在人類腸道中大量存活。

細菌若失調,會引起腸道發炎及代謝症候群,影響腸道中細菌的因素包括宿主(基因、性別、年齡、免疫系統、腸道的活動)和食物(不消化的纖維素、脂肪、吃的益生菌)。高脂肪食物、格蘭氏陽性細菌細胞壁上的脂多醣體,會引起宿主肥胖、糖尿病及發炎。如果嬰兒出生時之雙叉菌(Bifidobacterium)較低,則以後也會較胖。

地球上有很多細菌或病毒,有些和人類共生,有些則是致病的。在替產婦接生時清洗雙手,就立刻能降低產婦產道感染的死亡率,抗生素的應用的確進一步救了傷兵及不同的感染,但如今人類又面對抗生素過度應用的後遺症。在每一個時代,需要解決的問題皆不同。我們知道抗生素的好處,也想像不到,只不過應用抗生素數十年,又要面對更多的問題。相關資訊請至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站www.yatsen.gov.tw 查詢,或電洽(02)2758-8008轉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