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哺乳期間可參考「媽咪樂哺•營養三原則」:飲食均衡、營養補充、水分充足等方向來減輕飽受泌乳困擾的媽咪面臨缺乳的壓力與無奈。 |
(WannNews)新光醫院婦產科暨元氣御守產後護理之家主治醫師-蕭國明,日昨針對不同年
齡的媽媽所做的媽咪哺乳習慣與營養攝取調查,發現台灣媽咪哺乳期呈現M型化趨勢,以哺乳未滿一個月及長達一年最多,且有8成媽媽擔憂自己泌乳不足。而不同世代的媽咪改善發奶的習慣也略有不同,40歲世代媽咪著重飲食的調理、30歲世代明顯著重營養補充,而20歲世代則沒有明顯偏好。
就目前台灣媽咪哺乳情況,調查中發現M型化跡象。詢問受訪者最近一胎純母奶哺乳期間,結果顯示比例最多者為一個月以下,佔28.5%;第二高比例為滿一年以上(同時輔助副食品),佔20.4%,調查中發現哺乳期時間跟媽咪是否攝取足夠的奶、蛋、魚、肉類與乳製品纇顯示正向相關。另以年齡層分析,35歲以上媽咪,無論是否搭配配方奶,哺乳期達一年以上者最高占比為23.98%(單純母乳)與24.79%(搭配配方奶),明顯高於35歲以下媽咪的占比。
根據不同世代媽咪發奶方式調查發現,所有受訪者中選擇飲食作為幫助發奶的比例為重,其次是營養補充品。 營養師李尉禎指出,產婦若採用傳統的食材燉補,要小心不要補過頭。另外歐美國家近幾年趨勢,是藉由葫蘆巴成分的營養補充品幫助發奶。蕭國明醫師建議媽媽可適時補充葫蘆巴,就有機會延續發奶的時程。但仍提醒媽咪須注意營養均衡攝取、持續維持哺乳頻率,以及保持愉快的心境。如有明顯缺奶,選擇適合攝取營養補充品,可增加哺乳的便利性。寶寶就可以健康、快樂長大。母子關係會更佳。
國建署建議孕哺期的媽媽,六大飲食每日參考:蔬菜3-5份、水果2-4份、全榖雜糧類2.5-4.5碗、豆魚蛋肉4-7.5份、乳製品1.5杯、油脂與堅果類3-6茶匙以及一份堅果種子。另外歐美國家近幾年趨勢,是藉由葫蘆巴成分的營養補充品幫助發奶。建議每日飲用2,000~3,000cc的水分,足夠的水分幫助泌乳,同時也維持媽咪身體新陳代謝。